大数据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为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潜力,我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大数据集团改革,以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、提升国家竞争力。本文将从改革背景、改革举措和改革成效三个方面,对大数据集团改革进行探讨。
一、改革背景
1.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
近年来,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,各国纷纷将大数据视为国家战略资源。根据国际数据公司(IDC)预测,2025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,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布局。
2.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
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,已成为全球大数据产业的重要一极。根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》,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700亿元,同比增长13.7%。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,如产业链不完善、数据共享程度低、数据安全风险等。
3. 改革必要性
为解决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国家竞争力,进行大数据集团改革势在必行。
二、改革举措
1. 完善产业链
政府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企业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,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。
2. 推动数据共享
政府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企业、政府等部门共享数据资源,打破数据孤岛。加强数据安全保障,确保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。
3. 提升数据质量
政府加大对数据质量的监管力度,推动企业加强数据治理,提高数据质量。培育一批数据分析师、数据科学家等专业人才,提升数据应用能力。
4. 强化政策支持
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,如税收优惠、资金扶持等,鼓励大数据企业创新发展。加强与国际大数据产业的交流与合作,提升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三、改革成效
1.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
通过改革,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企业数量、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。据统计,2019年我国大数据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,同比增长15%。
2. 数据共享程度提高
改革后,我国数据共享程度显著提高。根据《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》,2019年我国数据共享指数达到0.65,较改革前提高了20%。
3. 数据安全风险降低
改革过程中,政府加强数据安全保障,降低数据安全风险。据统计,2019年我国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比下降15%。
4. 国际竞争力提升
改革使我国大数据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。在全球大数据企业500强中,我国企业占比超过20%,位居世界第二。
大数据集团改革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未来,我国将继续深化大数据集团改革,推动大数据产业迈向更高水平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正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所指出:“加快数字化发展,建设数字中国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”